成立宗旨
口語傳播學系碩士班的主要教學目標在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表達能力與協調能力,並且能夠兼具理論與實務。
溝通能力有助於跨越性別、角色與族群等障礙,提昇建立人際關係、融入團隊的競爭力;表達能力有助於生動地傳達個人的論點與立場,提昇改變他人態度與行為的影響力;協調能力有助於帶動團隊合作、化解衝突對立,提昇轉換言說成為行動的執行力。
課程規劃
學生未來發展
由於口語傳播學系在國內尚屬新興學系,很多人難免會問:口語傳播學系畢業後,就業市場在哪裏?
根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公佈的一項調查結果,當被問到如何評量應徵者的工作職能時,480位受訪的老闆 一致將「溝通能力」列為最重要的個人特質。因此,具備傑出溝通能力的口語傳播學系畢業生各行各業都歡迎。本系最近一次對前四屆畢業生就業動態的調查結果也 顯示,本系畢業生遍佈各行各業,其中包括活動企劃人員、企管顧問公司講師、溝通諮商技師、選舉公關/文宣人員、企業客服部門人員、立委/法務助理、人力資 源部門人員、(博物館/美術館)專業導覽、廣播電視主持/播報、新聞從業人員、商品行銷人員、一般行政人員。
口傳所畢業生論文名稱與指導教授列表
編號 | 姓名 | 論文指導教授 | 論文名稱 | 畢業年月 |
---|---|---|---|---|
1 | 吳泰毅 | 黃鈴媚 | 線上/線下溝通恐懼以及自我揭露話題之比較研究-以即時通訊為例 | 095/01 |
2 | 葉亭均 | 葉蓉慧 | 歧見到衝突的發展與演變─從語言行為層面探討口語衝突的歷程 | 095/06 |
3 | 王齊賢 | 溫偉群 | 馬英九語藝視野研究:1998年─2006年演講文本分析 | 095/06 |
4 | 張瑋容 | 沈錦惠 | 由Michael Moore 的敘事策略看紀錄片的語藝意涵 | 095/06 |
5 | 黃莉雅 | 游梓翔 | 政論節目之論辯語藝分析:以2100全民開講與大話新聞為例 | 096/01 |
6 | 吳怡伶 | 業蓉慧 | 動物溝通:寵物作為人際互動的中介 | 096/01 |
7 | 劉朝弼 | 夏春祥 | 科幻創作中的他類溝通:以「螞蟻三部曲」為例 | 096/01 |
8 | 邱怡嘉 | 夏春祥 | 瘋狂的節奏:中國大陸文革歌曲之研究 | 096/01 |
9 | 李惠菁 | 沈錦惠 | 追獵女巫:由「倪夏畸戀」看話題女性新聞的語藝框架 | 096/01 |
10 | 林柏婷 | 溫偉群 | 中華航空公司形象修復策略研究:以民國八十三年至九十五年空難事件為例 | 097/01 |
11 | 王詩樺 | 黃鈴媚 | 電話行銷客售互動之禮貌策略探討 | 097/01 |
12 | 郭倩文 | 秦琍琍 | 台灣有線電視新聞主播的展演類型研究 | 097/01 |
13 | 林欣誼 | 沈錦惠 | 共構生存與成功的敘事:從語藝觀點看實境節目『誰是接班人』的故事敘說 | 097/06 |
14 | 薛誼如 | 黃鈴媚 | 年輕志工領導者與銀髮族志工的互動溝通模式之探討 | 097/06 |
15 | 萬佳昕 | 沈錦惠 | 品牌語藝視野與消費者認同之關聯:以「agnes b.」為例 | 097/06 |
16 | 吳盈儒 | 黃鈴媚 | 從辯證觀點探討面談的矛盾類型及管理策略:以研究所入學口試為例 | 097/06 |
17 | 王傳文 | 黃鈴媚 | 「良師」和/或「益友」:從辯證觀點看「優良教學」的教學實踐 | 097/06 |
18 | 劉怡君 | 夏春祥 | 解讀「好人卡」:論網路時代中的兩性互動 | 097/06 |
19 | 鄭子瑜 | 沈錦惠 | 私領域中的行動女性:從語藝觀點看川端康成的小說 | 098/01 |
20 | 陳聖雅 | 游梓翔 | 台灣作文教學探究-以類型批評為研究取徑 | 098/01 |
21 | 戴育真 | 溫偉群 | 閩南語演講比賽之語藝策略類型:以全國語文競賽為例 | 099/01 |
22 | 李佩璇 | 葉蓉慧 | 從旅遊網誌看觀光與文化的嬉遊:以台南市為例 | 099/01 |
23 | 陶詠霈 | 秦琍琍 | 迷群人際溝通意義與實踐的探討—以周星馳電影迷為例 | 099/01 |
24 | 汪和寧 | 游梓翔 | 從危機情境與策略看媒體效能-以2008腸病毒危機事件為例 | 099/06 |
25 | 甘芝萁 | 溫偉群 | 部落客之人格特質與使用動機之關聯性 | 099/06 |
26 | 徐展青 | 秦琍琍 | 從語藝取徑看電視記者的角色認定與新聞報導的敘事策略 | 099/06 |
27 | 周夢湘 | 胡紹嘉 | 生命長流的探源與開展-「明愛寫作會」生命書寫與生命轉化之敘說研究 | 098/06 |
28 | 黃正玫 | 夏春祥 | 美貌、身體與自我認同:台北年輕女性的妝扮經驗 | 098/06 |
29 | 宋育泰 | 沈錦惠 | 初探漫畫中的圖像敘事:社會符號學的觀點 | 098/06 |
30 | 廖君雅 | 秦琍琍 | 部落格寵物飼主的自我認同及人際溝通模式—以咩樂寶寶樂園為例 | 099/06 |
31 | 林信男 | 溫偉群 | 從語藝觀點看「慾照事件」的媒體角色與新聞敘事 | 098/06 |
32 | 王秋婷 | 溫偉群 | 政治模仿秀之幽默語藝分析:以「全民最大黨」為例 | 099/06 |
33 | 黃仲丘 | 溫偉群 | 電視連續劇《李小龍傳奇》之幻想主題分析 | 100/01 |
34 | 邱英玉 | 溫偉群 | 幻想臺灣:總統府展覽之語藝視野 | 100/01 |
35 | 王友梅 | 游梓翔 | 說書『短話長說』的口語藝術研究–以三國故事為例 | 100/06 |
36 | 洪如萱 | 黃鈴媚 | 從跨文化觀點探討企業師徒制:台灣服務業的個案研究 | 100/06 |
37 | 張嘉予 | 游梓翔 | 中國大陸政府形象修護策略-以山西疫苗事件為例 | 100/06 |
38 | 岳明熹 | 沈錦惠 | 反迷閱聽人的論述攻防:批踢踢吐槽板之「反韓」論述分析 | 100/06 |
39 | 奚安鴻 | 游梓翔 | 電視新聞SNG連線報導語藝類型研究 | 100/06 |
40 | 鄭黛琳 | 葉蓉慧 | 台灣社會中的男子氣概認知 | 100/06 |
41 | 楊渝斐 | 游梓翔 | 敘事與消費者體驗之探討─以Johnnie Walker為例 | 100/06 |
42 | 白裕偉 | 葉蓉慧 | 拒絕客戶拒絕的推銷話術:電話行銷初期推動銷售與處理拒絕的對話分析研究 | 101/06 |
43 | 張綺玶 | 李佩雯 | 反向文化經驗中人際溝通的難題與適應 | 101/06 |
44 | 陳漢翔 | 沈錦惠 | 網路做為公共議題攻防的平台:以雅虎奇摩知識家的廢死爭議為例 | 102/01 |
45 | 吳娮翎 | 沈錦惠 | 從部落格美食書寫看庶民美食的語藝 | 102/01 |
46 | 陳俋青 | 溫偉群 | 成功企業形象廣告語藝分析-以7-11為例 | 102/01 |
47 | 李霖松 | 沈錦惠 | 電視綜藝類談話節目的人性與社會想像:以【康熙來了】為例 | 102/06 |
48 | 吳倍華 | 沈錦惠 | 文學作家傳記紀錄片中的人物形象敘事策略:以〈尋找背海的人〉為例 | 102/06 |
49 | 莊承瑋 | 李佩雯 | 快速約會參與者的資訊尋求與自我揭露初探 | 102/06 |
50 | 陳卿豪 | 劉文英 | 職棒球團採用Facebook進行網路行銷之訊息策略分析—以Lamigo桃猿為例 | 102/06 |
51 | 陳亭文 | 秦琍琍 | 從組織溝通看華人家族企業的衝突管理 | 102/06 |
52 | 蕭子涵 | 葉蓉慧 | 因信仰差異造成的婚姻衝突與處理方式 | 102/06 |
53 | 陳丘惠 | 胡紹嘉 | 由物所體現的生命意義與開展─琦君散文之敘事分析 | 102/06 |
54 | 沈蔓芳 | 李佩雯 | 多重戀情的關係維繫策略 | 103/01 |
55 | 陳韻如 | 秦琍琍 | 從組織溝通看社運組織的議題管理與倡議策略─以臺大紹興學程為例 | 103/06 |
56 | 張正忻 | 溫偉群 | 廢死聯盟在公開論述中的敘事批評分析 | 103/06 |
57 | 李素芳 | 劉文英 | 想得美!說得好聽!-國小朗讀教學之探索、省察、再出發 | 103/06 |
58 | 李懷恩 | 溫偉群 | 就是要海尼根-啤酒電視系列廣告之敘事批評研究 | 104/01 |
59 | 黃柏維 | 溫偉群 | 「中國風」流行音樂之幻想主題分析:以周杰倫個人專輯為例 | 104/01 |
60 | 鄭莉蓉 | 黃鈴媚 | 以禮貌理論架構探討流浪動物認養諮詢與整體經驗評價之影響因素 | 104/01 |
61 | 曹淳誠 | 溫偉群 | 電視財經新聞之語藝分析:以《文茜的世界財經周報》為例 | 104/01 |
62 | 樓中威 | 溫偉群 | 服飾業服務人員銷售策略研究 | 104/01 |
63 | 胡智凱 | 溫偉群 | 危機辯解策略研究:以中華職棒大聯盟2013年亞洲職棒大賽收買疑雲為例 | 104/01 |
64 | 周厚君 | 游梓翔 | 網路形象受損之官方與非官方修護策略―以中華電信為例 | 104/06 |
65 | 蘇映儒 | 黃鈴媚 | 從角色辯證觀點看親師溝通的角色矛盾與管理策略-以國小代理教師為例 | 104/06 |
66 | 王瀚強 | 劉文英 | 獲取順從策略在霹靂布袋戲當中的運用-以霹靂布袋戲中的霹靂俠影之轟定干戈為例 | 104/06 |
67 | 洪雅涵 | 夏春祥 黃振家 | 銀行品牌故事行銷研究-以2009~2015年台灣地區電視廣告為例 | 104/06 |
68 | 陳愷昀 | 胡紹嘉 | 改編童話電影的敘事與互文特性 | 104/06 |
69 | 陳曉涵 | 葉蓉慧 | 從溝通能力的觀點評析綜藝節目主持人的主持能力 | 104/06 |
70 | 洪以庭 | 葉蓉慧 | 從醫療申訴案件探討醫療溝通與衝突-以四個急診案件為例 | 104/06 |
71 | 宋瓊華 | 夏春祥 王淑俐 | 國小學童說故事活動之教學設計與實施成效:以新北市某國小三年級學童為例 | 104/06 |
72 | 吳陳祥 | 溫偉群 | 幽默技巧之研究―以「中華民國國際演講協會」幽默演講為例 | 104/06 |
73 | 侯森浩 | 游梓翔 | 透視幸福說書人的魔力臺灣婚禮主持人之專業知能研究 | 105/01 |
74 | 張哲誠 | 劉文英 | 雲端影視運動頻道之使用與滿足與生活型態研究-以Vamos Sport為例 | 105/01 |
75 | 王靜玟 | 李佩雯 | Facebook親密關係動態的展演行為與自我揭露 | 105/06 |
76 | 陳君輊 | 李佩霖 | 以敘事批評觀點分析柴靜之霧霾調查:穹頂之下—同呼吸共命運 | 105/06 |
77 | 劉瑞君 | 夏春祥 林福岳 | 國中師生關係中臉書使用之研究 | 105/06 |
78 | 蔡侑珊 | 劉文英 | 企業組織形象修護策略研究—以豆油伯摻用他牌生醬汁事件為例 | 105/06 |
79 | 陳芳儀 | 夏春祥 林福岳 | 國中生國文科課堂主動發言相關因素之分析 | 105/06 |
80 | 黃有容 | 夏春祥 | 大眾社會與媒介素養:臺灣賣座電影(2011-2015)中女性形象之再現研究 | 106/01 |
81 | 翁瀚懋 | 溫偉群 | 從語藝觀點看台北捷運文化節的敘事策略 | 106/01 |
82 | 徐學明 | 游梓翔 | 企業微博形象修護策略研究:以餓了麼網上訂餐平臺「315晚會曝光」事件為例 | 106/01 |
83 | 江星翰 | 秦琍琍 | 數位化銀行社群媒體多模態文本分析 | 106/06 |
84 | 張惠媛 | 葉蓉慧 | 吸菸作為一種抵抗:從女性吸菸者的邊緣位置出發 | 106/06 |
85 | 徐靖詠 | 秦琍琍 | 網路健身名人社群經營的數位語藝策略探究 | 106/06 |
86 | 顏詩吟 | 劉文英 | 以閱讀理解教學策略提升口語表達能力之研究-以新北市國小三年級為例- | 106/06 |
87 | 李純慧 | 溫偉群 | 網路平台溝通模式之語意分析-以寵物稅為例 | 106/06 |
88 | 林宛庭 | 葉蓉慧 | 學童人際衝突之研究以新北市某國小四年級學童為例 | 106/06 |
89 | 吳台珍 | 林亦堂 胡全威 | 西方古典文學中的說服語藝-以莎翁「凱薩大帝」劇演講為例 | 106/06 |
90 | 李秉芳 | 劉文英 | 國中教室運用即時通續軟體LINE進行親師溝通之探究 | 106/06 |
91 | 陳奕融 | 黃鈴媚 | 以敘事說服理論分析國防部微電影形象廣告之閱聽眾涉入度效果 | 107/01 |
92 | 陳景芸 | 劉文英 | 當愛已成往事:自我構念對分手策略與面子修護策略選擇之影響 | 107/01 |
93 | 金姵君 | 李佩霖 | 以敘事批評觀點探討數位視覺敘事對歷史事件的分析-以臺灣史系列為例 | 107/01 |
94 | 鍾 硯 | 夏春祥 | 電子媒介與民主生活:臺灣社會多元成家之研究 | 107/06 |
95 | 廖如萱 | 李佩雯 | 擴寫故事之研究:以《睡美人》與《黑魔女:沉睡魔咒》為例 | 107/06 |
96 | 黃南穎 | 溫偉群 | 臺灣當代臺語新聞的處境初探 | 107/06 |
97 | 張熙萌 | 游梓翔 | 在城市化進程中實現「中國夢」與走出「塔西佗陷阱」——從「北京清理低端人口」說起 | 107/06 |
98 | 鮑羿岑 | 夏春祥 | 新媒介與民族主義:2016年「帝吧遠征」事件的再思考 | 107/06 |
99 | 鄭璟昀 | 溫偉群 | 政府危機溝通研究:以「一例一休政策」為例 | 107/06 |
100 | 劉祖菁 | 劉文英 | 國語演講比賽開頭類型探討:以中華民國國際演講協會為例 | 107/06 |
101 | 李承翰 | 溫偉群 | 企業廣告及社群行銷語藝分析-以點燃生命之火為例 | 107/06 |
102 | 劉蕓瑄 | 胡全威 | 柯文哲是民粹主義者嗎?試從語藝觀點中的類型批評方法分析 | 108/01 |
103 | 胡小曼 | 李佩霖 | 馬共紀錄片「不即不離」之幻想主題分析 | 108/01 |
104 | 黃世慧 | 楊涵琇 | 從電子音樂祭《Ultra Taiwan 2018》探察迷文化與文化展演 | 108/01 |
105 | 陸莊至上 | 楊涵琇 | 《絕地求生》遊戲直播語境中不禮貌策略的娛樂作用 | 108/01 |
106 | 劉錦釗 | 葉蓉慧 | 探究在台修習學位陸生之跨文化適應 | 108/01 |
107 | 王秋娟 | 林亦堂 劉文英 | 中國歷史劇「梁紅玉」之語藝分析 | 108/01 |
108 | 楊婷歡 | 溫偉群 | 基督教福音傳播之語藝分析─以CGM福音宣教會《三十個論》為例 | 108/01 |
109 | 陳彥任 | 胡全威 | 從電影敘事中看見父權「再現」:以日本電影【今天的吉良同學】為例 | 108/06 |
110 | 談安宸 | 夏春祥 | 軟實力的再進擊:後韓流文化擴張之研究 | 108/06 |
111 | 邵郁倫 | 溫偉群 | 職棒選手形象之敘事分析-以《職業棒球》封面故事為例 | 108/06 |
112 | 李佳霓 | 胡全威 | 從語藝批評觀點分析「惠台三十一項政策」之相關報導 | 108/06 |
113 | 楊 豪 | 李佩雯 | 「壞」性有益?:BDSM(皮繩愉虐)實踐者的自我認同建構 | 108/06 |
114 | 吳思函 | 葉蓉慧 | 遼寧大學品茶會:推廣台灣茶之實踐與反思 | 109/01 |
115 | 鄭瓊薇 | 胡全威 | 社群媒體文案行銷策略—以《美麗生活節》為例 | 109/01 |
116 | 許郁敏 | 夏春祥 | 庶民文化的形象塑造:台灣宮廟轉型與再現之研究 | 109/01 |
117 | 姜家涵 | 李佩霖 | 假新聞現況探討及解決方案分析 | 109/01 |
118 | 郭柏妤 | 李佩霖 | 從語藝學之女性主義批判觀點探討台灣父權體制下對女性政治人物的單身歧視 | 109/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