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傳30系列:第9屆系友陳思維助理教授分享社群媒體藍海策略

  1. Home
  2. 口傳三十
  3. 口傳30系列:第9屆系友陳思維助理教授分享社群媒體藍海策略

文/圖 黎孟承

口傳系更名並在課程中加入社群媒體元素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然而,社群媒體的發展也快速變化,從臉書、IG、Dcard、直播網紅到TikTok、小紅書等,五花八門。如何培養社群媒體運營的素養,因應各種快速變化,是一項教學上的挑戰。

口傳系慶祝30週年的系列活動,上個月23日口傳系教師成長社群特別邀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傳播科技研究所的陳思維助理教授前來分享,他同時也是口傳系第9屆系友。除了分享當前社群媒體的趨勢,思維老師也結合自身過往的教學經驗,提供口傳系老師們在社群媒體相關課程的教學建議。

社群媒體提供新的可能性:多元風格取代主播顏值

        陳思維老師從大學的求學經驗開始分享。他提到,某次課堂中有位知名的電視主播來校演講。當台下同學詢問自己有沒有當主播的機會時,講者竟然直接回答同學的外表不夠好看,所以不能當主播。另外他也曾經詢問相關電視台負責面試的主管,在素養、學歷、口條、專業和外表五個不同評量標準下,哪一個是錄取關鍵?結果,竟然外表是最被他們在意的入選條件。這些故事都突顯在傳統大眾媒體的時代,想要得到曝光的機會十分不容易。

        進入社群媒體時代後,這樣的狀況有沒有改善?思維老師認為,因爲傳播的平台變多,越來越分眾,所以各式各樣的風格,都可能受到矚目。換言之,外表已經不再是最主要的關鍵因素。許多網紅、直播主以自己的特色風格獲得關注,而不只是千篇一律的俊男美女而已。因此,這也是更多同學們可以朝社群媒體發展的機會。

不過,這也不是單向的發展趨勢,思維老師再提醒。近來的短視頻趨勢,又強化了外型、非語言的重要性。他以近期青少年們愛用的TikTok為例,若想在短短15秒的影片裡以口條吸引他人目光是不容易的事。因此,更多人會選擇用外表或非語言來讓閱聽眾產生印象,吸引高流量,而這樣的現象也凸顯吸引人的外型、肢體動作,不可否認,還是有其優勢。

議題與人物的教學倫理爭議

        思維老師認為,口傳結合社群媒體的難題在於學校要求的素養可能和社群媒體的主流內容有所衝突,進而限制學生的發揮。對此,他提到如果同學在實務課程中產製的內容超出學校能接受的尺度,但是能夠吸引大眾關注,教師們該如何因應?即使知道同學會得到高流量,身為老師的他,也不願意鼓勵同學們去挑戰和嘗試。

        胡全威老師回答,這讓他想起系上先前曾經邀請電玩直播網紅來校演講分享。雖然講者相當受到同學們歡迎,但是也有少數人表達不同意見。而事後他也重新檢討,未來在教學的場合會更加小心謹慎,畢竟大眾對於學校的認知,還是有更多的限制框架。

        葉蓉慧老師則表示,雖然難免遇到爭議,但是重點是學生能從這些人物或事件中學到什麼。學生是工具的使用者,還是希望同學能夠善用社群媒體,學習在不同平台宣導議題。

        夏春祥老師則認為,如果議題能夠引起大眾的興趣,且同學們也有意願嘗試的話,他並不會反對。但是他也說最終的思考仍然要回到素養,口傳系強調人際關係的建立,因此希望同學們先進一步思考,這些行為是單純為了取悅他者,還是真的有把他者放在心中,考量他者的真正利益。

藍海策略:個人品牌營造—社群經營與口條訓練

        對於口傳學生的職涯規劃,思維老師根據他的觀察與多方討論,他認為口傳同學善於表達與人際溝通,再加上社群媒體經營的訓練,就是很好的個人品牌營造的累積。舉例來說,如果同學想從事媒體記者工作。從現在開始經營自媒體,一來是因為現今傳統大眾媒體流動率高,而且兩者之間能夠互相轉換跑道。其次,他認為文字撰寫和口語表達能力都是口傳系的強項。只要同學們認真學習,相信未來無論在哪個平台都能大放異彩。

        在這場座談中,老師們相當積極參與討論,各自透過互相交換經驗,讓彼此對教學的目標更加清晰。雖然思維老師過往是學生,現在也是學術界的同儕,大家共同討論,希望讓口傳系的發展更好,讓口傳的同學的能力更能因應社會的快速發展。

        此次演講是口傳30系列活動之一。口傳系自1992年成立,今年邁向30週年。此次教師成長社群以邀請在學界、業界表現優秀的口傳系友為主,希望系友們以自身學習與職場經驗,提供給母系與學弟妹們寶貴的發展建議。

圖一、活動主辦夏春祥老師開場介紹。
圖一、活動主辦夏春祥老師開場介紹。
圖二、講師解說媒體趨勢。
圖二、講師解說媒體趨勢。
圖三、老師們認真聆聽。
圖三、老師們認真聆聽。
圖四、老師們交換彼此的意見。
圖四、老師們交換彼此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