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社群媒體實務(葉蓉慧老師)
課程說明
學生將透過作品實作等方式,累積短影音創作、社群媒體文案寫作、企劃提案、圖文訊息設計等與社群媒體相關之實務經驗及技巧,並增進對相關產業趨勢及技術的知識。課程中也會邀請業界老師給予業界的知識。
課程學習成果
影音作品:113-1傳播客課程回顧
口語傳播概論(李佩霖老師)
課程說明
本課程屬於口語傳播領域之導論型課程,旨在讓大一新生認識口語傳播專業,以及其屬下各個子領域,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之後,有更充足的準備,修習往後的進階課程。
課程以課堂授課,及課堂討論/活動並重的方式進行,從簡介自我溝通與傾聽的重要性開始,逐步進展至人際溝通、團體溝通、語言溝通、非語言溝通、組織溝通、文化溝通、公眾溝通、親子溝通、社群溝通等專業口語傳播面向。
課程學習成果
學生運用公眾溝通的技巧,於期末時,針對特定的口語傳播議題進行訪談及深度探索,並於課堂報告學習成果。
組織溝通與新科技(秦琍琍老師)
課程說明
課程依據今日職場趨勢,培養同學具備工作場域中所需的溝通、表達與協調能力,並能整合各項能力以發展領導、談判、說服、行銷以及企劃等知識與職能,提升未來就業競爭力。除採取主題式(topic-by-topic)的互動教學,兼顧傳播理論與溝通技巧,並透過「專題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PBL)的實作練習,幫助學生從探討今日重要組織生活相關議題/問題、以及專題計畫的行動實踐中,確實提升「職場力」和「溝通力」,為將來的工作與職場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課程學習成果
為提升同學創意企劃與執行力以提升未來競爭力,同學須分組創造並執行完成一個「不存在的節日」企劃;為對組織實務有深刻認識並跟課堂所學印證,同學亦須透過實物訪談後,分組進行個案分析專題報告與呈現。
互動與話語分析(葉蓉慧老師)
課程說明
本課程以質性研究方法以及詮釋取徑切入,以觀察與訪談為方法,學習以文字、影像、聲音深度紀錄並呈現議題。期末作業以校園中的運動績優生為紀錄與關心對象,以影音呈現。
課程學習成果
學生邀請企業排球聯賽中,桃園臺產的舉球員林謙進行專訪,帶大家了解在臺灣職業排球員如何在學生及選手之間取得平衡,還有一路以來的心路歷程,藉由林謙讓平常極少關心臺灣排球的朋友們能夠從中體會到排球的樂趣!
此作品榮獲本系第六屆數位影音敘事比賽【Podcast組第二名】
溝通策略與文化實踐(李佩霖老師)
課程說明
課程旨在引領同學思考文化研究與當代各種傳播及社會現象的結合,使學生能以更廣闊的視野思索社會、文化、傳播及相關之公共議題,更敏銳的觀察生活周遭的文化現象與活動,並成為具批判能力的文化行動實踐者。本著「走出教室,走入在地」的精神,修課學生首先需選定臺灣一個在地社群或族群,並完成實地參訪報告,接著學生們會針對該社群/區設計一個可凸顯其特色、增進觀光產值及就業機會、有利文化傳承、加強社群凝聚力、改善現有問題的活動企劃,並完成提案企劃書。
課程學習成果
- 短影音作品:《「泰」陽照亮烏來》(新北市烏來區原住民文化) 宣傳影片
- 短影音作品:《韓國接地氣,拍出眼中的韓國街》(新北市永和區韓國商圈文化)宣傳影片
社群媒體與量化分析(方正璽老師)
課程說明
本課程採數位課程內容之設計,在18週課程中,共計有4次實體課程,其餘皆以遠距同步數位教學方式進行。
透過視覺化的學習地圖搭配可重複播放的數位教材,本課程達成以下幾個目的:
- 有效提升學生從「做中學」累積完整知識架構的能力 。
- 建構視覺化的學習歷程檔案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時的自我效能感與學習成效。
- 數位教材的建置可以讓不同程度的同學各取所需,依學生個別狀況調整學習的數位教材的建置可以讓不同程度的同學各取所需,依學生個別狀況調整學習的步伐。
課程學習成果
你知道嗎?你的所有線上足跡都被電腦精準的記錄下來,甚至線下活動也慢慢能被串連起來。本課程就是透過大量的實作練習帶領同學了解使用者線上足跡的追綜、分析與報告。內容包含GA4追蹤碼的植入、設定與分析、社群內容成效分析、AI社群資料爬文、資料彙整與視覺化呈現等。本課程為數位課程,採用Notion 建立課程地圖,同學只要一關一關跟著做,就能獲得社群監控的高級技能。
數位故事與口語表達(李佩霖老師)
課程說明
故事力被廣泛運用於諮商、領導、教學、訓練、行銷等溝通傳播相關的專業中;在社群媒體中,故事力也成為吸引目光及掌握輿論的重要關鍵。本課程旨在提升學生的綜合性故事表述能力,並在期末時以世新各系所為主題,進行短影音故事行銷的實作演練,以呈現學生在故事元素應用、故事表達影像化,以及故事行銷力等方面的學習成果。
課程學習成果
學生短影音故事行銷實作:世新口傳主題推廣影片
口傳介紹課程
口傳學生現身說法
從系籃球員角度應證口傳所學
跨文化溝通(秦琍琍老師)
課程說明
為培養學生能具備跨文化溝通的知能、技巧與策略,以提升學生駕馭文化差異、解決各種文化衝突的跨文化能力。
本課程採取主題式(topic-by-topic)互動教學,並兼顧文化理論與溝通技巧的實踐,以期學生能從探討各種生活與社會的議題中,重新思考語言、文化與溝通的重要性,並拓展全球化視野與在地思維,以為將來適應多元文化的社會與職場生活,奠定良好基礎。
課程學習成果
透過《創新傳播與數據智慧實驗室》2022年7月號電子報線上展演兩組學生媒介表達創作作品:《艾蜜莉的文化小教室》、《文化是日常》。透過異國美食、生活習慣、宗教崇拜等範疇,呈現各文化族群之間的認識、對話與互動。
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專題:論文組(胡紹嘉老師)
課程說明
「論文」是交流學門最新研究成果、積累實作經驗與檢視領域知識系統化程度的最重要途徑之一,口語傳播與社群媒體於此亦有眾多經典理論和最新研究發現供參。
近年來,眾多公眾人物紛因其過往論文撰寫有不當情事,而被檢舉、乃至重新進行審查,甚或取消學位,引發軒然大波。究竟論文寫作存在哪些常見誤區?寫論文不同於一般書寫文字的要求和規範之處為何?論文除了寫作與發表外,還涉及哪些過程和研究要件?就讓有豐富的國科會研究案執行與審查經驗的胡紹嘉老師為你細說分明,並透過分組晤談,給予修課同學個別指導。
為了更上層樓,如果你最終都要寫論文,何不從現在開始?如果你對探討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相關主題有興趣,本課程是你最佳的起點。
課程學習成果
語言邏輯與批判思考(胡全威老師)
課程說明
說話時,不知道如何講重點?
想要與人講道理時,有哪些方法?
「語言邏輯與批判思考」課程正是可以回答上述兩個問題的課程。
簡單的說,這門課程聚焦在「論證」(argument),就是講述如何鋪陳有理由的主張。讓説話有憑有據,運用演繹、歸納、類比、推斷等方式,讓我們的主張更有說服力。
課程學習成果
電梯簡報是企業界中,常常用來描述人們若在職場中突然碰到大主管或是重要客戶時,譬如在搭電梯時,能否在這麼短的時間中有效地陳述工作重點或行銷方案。因此,課程中學習到的講道理,不僅只是邏輯推理、批判思考,還會鼓勵同學練就三分鐘快速羅列重點,提出有道理的說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