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游嘉葳
《語言邏輯與批判思考》課堂中,邀請到現任台北市議員徐巧芯來分享。她除了分享自己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練習口語表達,並且也提出三個階段說明自我訓練的方法。
曾任前總統馬英九辦公室發言人的她,在問答環節中,大方分享擔任發言人的經驗。徐巧芯在整場演講中,沒有使用簡報輔助,直接以口語表達方式,藉由不同環節的說明並輔以實際案例,展現精湛的演講功力。
自我訓練三階段,上台演講需要提前準備
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的精神,也能運用在口語表達上。許巧芯表示,她從小就開始累積自己的表達能力,除了找場合、尋機會的讓自己不斷練習「上台說話」,在此之前還要安排自我訓練。
第一階段是「找題目」。可以試著擬稿做2-3分鐘的表達,目的是讓自己熟悉,將想說的話精煉成大綱並清楚表達,與此同時,也要練習說出來時的「語氣、音調」,她說:「在腦中念句子,通常都沒有高低起伏,『唸出來』能讓你的聲調有輕重緩急,也能是『清楚表達』訓練中的一環。」
第二階段是「做簡報」。除了再次審視內容的編排,也可以利用圖片或數據輔助、強調重點。徐巧芯表示,當我們開始利用圖像化思考,是讓自己站在觀眾的角度檢視順序是否合理,想說的話有沒有清楚呈現?她鼓勵要把握課堂機會練習簡報,讓這些步驟成為屬於自己的思考系統。
最後一個階段,她再次鼓勵同學可以多累積主持人或播報經驗。從小至課堂活動,大到典禮主持人。凡是可以在群眾面前說話的機會都不要放過,因為不同場合有不同的主持方式。她強調主持人要先掌握「控場」能力,與課堂報告的差別在於要隨時注意流程進行以及下指令要夠清楚。她也大方分享過去主持時小突槌的經驗,藉此勉勵同學,練習控場很需要經驗的累積,在未來遇到各種問題才能臨危不亂。
分享發言人經驗,「溝通」來建立關係
課堂結束前,許巧芯和同學們分享例子說明,擔任發言人時的經驗與秉持的核心思考。她表示發言人的工作是在服務媒體,大部分情況都會事先了解記者會上的問題是什麼,發言人需提前跟老闆討論如何回應。當然會有需要臨機應變的狀況,但大多時候都能提前準備並積極回應。同時,也很需要人與人的關係建立,她表示經歷數場記者會,也會跟部分常見的記者朋友或工作人員認識,協助流程進行等等,是另外很重要的職場相處之道。
說到上政論節目的經歷,有同學在提問環節提到,好奇要如何與立場不同的人溝通?徐巧芯表示必須先了解因為節目屬性不同,會有不同政黨傾向的來賓與觀眾群。對於觀點差異較大的對象,先努力找到「有共識」的說法,原本與自己意見相左的人才有意願聽我們說話。而對於原本就比較支持自己立場的對象,可以更深入說明觀點。這就是兩種對象的差別。
最後她提及自己會把握的原則:培養抗壓力面對不同的聲音,另外也將交鋒的情緒留在台上,不會因此而影響私底下與人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