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靖媛、圖/項瀚
面對多變的職場環境,同學們應該要如何準備因應?網路知名自媒體顧問S編認為:透過社群媒體上多角化的經營,打造個人品牌,就是迎向未來的最佳準備方案。
台灣記者協會與世新大學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學系共同開設的「網路溝通與當代社會」課程,今(15)日邀請S風格社群工作室創辦人思葒「S編」進行線上講座。她從同學們最關心的職涯發展切入,提出同學們現在就可以從經營自媒體出發,透過多角化經營的方式,累積能力,擴展興趣,增進自己未來進入職場的專業力。
多元發展 才能因應快速發展的環境
許多人常被問到「你長大以後要做什麼?」,這也是過去令S編感到頭痛的問題。S編表示,過往人們總覺得學一行,就是要做一行。而對於興趣廣泛的人來說,因為什麼都想學,卻什麼都不是最強,而容易遭受質疑,似乎不能有什麼成就,甚至容易感到自卑。
S編強調,「樣樣都會」其實可以是一種「超能力」,而且特別適用於當前社群或是自媒體的工作上。更何況,科技快速迭代,單一專業不再是最佳保障,多角化的學習與經營,才能分散職涯風險,因應外在環境的快速變化。
找到自我定位 打造獨特的縫隙市場
除了多元發展,S編鼓勵同學早點開始經營個人品牌。首先,「找到自己的定位」。S編認為,自己的定位可以從想要提供什麼價值作為首要任務。她建議同學們,可以從過往的生活經驗中羅列出想傳遞的價值理念,再進一步設定TA(目標受眾),思考列出來的價值是否能夠滿足他們。
S編進一步提到,受眾的痛點(煩惱之處)、渴點(期望的事物)與我們提供的價值中間的交集便是我們的「縫隙市場」,也就是一般常說的「利基市場」。這就是我們可以努力去創造有價值的內容,滿足受眾的地方。
不過,S編也提醒,想傳遞的價值不要只侷限一項,各市場漸趨飽和的情況裡,單一賣點比起過去,現在較難一直吸引人。要能發展出和別人不同的專業、興趣、價值理念,才能有突出的機會。
創造內容循環 多角經營個人品牌
自媒體的平台有許多種,每個平台主要的經營模式與用戶習慣也不盡相同。S編建議同學們,應依照自己的喜好選擇,優先發佈在擅長的平台上。而且,要善用「內容循環」的方式,產製出內容後,可以透過微幅調整,在不同平台上架,增加曝光的機會,提供給更多的受眾。
舉例來說,一個直播稿在IG直播後,可以經過剪輯上架到Podcast。然後,精簡內容後再寫成文章分享到部落格。最後,又可以抓出最核心重點製作IG、FB貼文。S編表示,這種做法可以將效益最大化,也能將作品推播至更多平台,增加曝光的機會。
創造與生活融合 積累靈感庫存
「避免靈感缺乏,是經營個人品牌重要的一環」。S編表示,許多創作者都會透過日記以及晨間隨筆的方法,以維持對生活的觀察。前者是結束忙碌一天後的紀錄,而晨間隨筆是指,早上醒來後不經特別思考的撰寫。S編鼓勵同學,用這兩種方法雙管齊下、持之以恆、檢視自我,肯定能收獲一些靈感,為創作提供更多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