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靖媛 圖/項瀚
近年人工智慧(AI)發展快速,不少人會擔心,未來將會被機器取代。不過AI專家、洽吧智能公司董事長趙式隆表示,機器人能做的還是有限,而培養快速適應的能力與拓展世界觀,並加強英文以及口語表達能力,朝「不明覺厲」而努力,是維持自身競爭力的不二法門,也是免於被AI取代的關鍵。
今(10)日於世新大學口傳系「網路溝通與當代社會」講座課程中(由台灣記者協會與世新大學合辦)邀請洽吧智能公司董事長趙式隆前來演講。他以「人工智慧(AI)」為核心,深入淺出地帶同學們了解AI現階段的發展慨況。
AI機器的深度學習 就如老練司機的駕車熟練
演講一開始,趙式隆介紹人工智慧(AI)的沿革過程。他並且指出,科技的發展,會有關鍵技術,改變人類社會。譬如,早期的蒸氣技術,20世紀的電腦時代,之後的網路科技,到行動、雲端計算,到如今的AI技術,會改變整個社會發展。
趙式隆並以考駕照例子解釋AI技術。許多剛考完駕照的人其實不一定能上路,因為在駕訓班內訓練時車裡往往會有些小標示,實際上路卻截然不同,除了要熟悉不同車型,還要注意交通號誌,更要顧及道路情況。
這時若問身邊經驗老道的駕駛人,如何才能提升駕車技術?大部分的老駕駛人們可能會回答:「多練習!」。趙式隆指出,AI的價值正如老練的駕駛人一樣,人類把「經驗法則」輸入給機器,機器可以透過大量重覆學習,增進正確率。這就像人類藉由經驗增加智慧。而且,即使機器學習,每次只能進展一點點,但是不會像人類會怠惰或厭煩。因此,最後可以累積出驚人的進展。就像是大家熟知的AlphaGo,可以不眠不休地學習各種棋譜,最後贏過人類棋王。
AI專長:感知(Perception)、認知(Cognition)
趙式隆在演講中提到,AI的第一項專長是感知(Perception)能力。他舉例網友分享的「吉娃娃vs.瑪芬」梗圖,瑪芬蛋糕裡的葡萄乾酷似吉娃娃的圓滾滾大眼睛,這對AI的辨識造成阻礙。不過機器透過學習,從2010年的30%的識別錯誤率,到2016年已降低到4%,可見AI識別的準確率越來越高。
以AI視角看:臉書「十年挑戰」內幕
AI最厲害的識別強項在於「人臉辨識」技能,趙式隆以網路上流傳的「長相相似男明星連連看」和同學們互動。許多同學當場被擺在一起相似到令人難以分辨的明星照片難倒,但AI在這方面卻十分厲害,可以輕易地分別。
趙式隆表示,AI特別專精於人臉辨識的道理很簡單,因為「人工辨識」的基礎來源於「工人智慧」,藉由過往大量人工提供對錯的判別,讓機器可以反覆學習,而增近識別能力。
就像臉書前幾年發起的「十年挑戰」,網民們提供無數照片給臉書的AI系統,其透過大量資料的堆疊,試圖讓人臉辨識不再受到年齡增長(譬如變胖、變老)的限制,已開展更新的技術與商業模式。
AI感知力,沒有想像中那麼強
趙式隆進一步提到AI的第二項專長,感知(Perception)能力。趙式隆提到「新聞稿、各式文章往後都可以交由機器人寫作」觀點,很難成真。他以AI創作詩詞為例,儘管詩詞的押韻到位,但用詞、語句並非真能展現實際意義與文字藝術美。他強調:「AI運用到新聞寫作,最多就是寫寫客觀的陳述,很難寫出有深度評論的文章」。
我們會被AI取代嗎?
趙式隆認為AI的厲害之處在於,能夠取代人類進行重複性高、高度依賴記憶與穩定度的事。而人類的不完美卻正是我們贏過機器的契機,就像古代詩人飲酒作詩時,酒興大發,看似不理智,卻往往能創造出美妙詞賦。
演講尾聲,趙式隆還加碼演出,提供給同學們現在可以做的準備。他鼓勵同學們,在變化多端的時代中,應培養快速適應的能力,而且要積極拓展世界觀、正視中國的崛起,不要刻意忽視,並加強英文以及口語表達能力,朝「不明覺厲」(對岸用語,意指「雖然不明白說什麼,但好像很厲害的樣子」)而努力,是維持自身競爭力的不二法門,也是免於被AI取代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