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冠伶
圖/方正璽
世新大學口傳系的「受眾行為分析」課程,邀請到畢業於臺大人類系的李橋河老師,來為同學們分享何謂田野調查以及它背後的意義與價值。他特別舉了知名電影阿凡達、豪門保母日記,向同學說明許多導演的前期製作也會透過大規模的田野調查來獲取題材。
如何進行田野調查?
李橋河表示,進行田野調查首要有幾個步驟。第一點是自身對田野的期待,觀察者需要充滿好奇,從特定群體的日常生活進行研究,藉由寫下他們的所見所聞(人、空間、事件)來獲取資訊,再來是深入田野親自體驗,將體驗後的內容進行實務反思,最後再將調查的內容及資訊表達出來,內化成自己的東西。
邊聽邊走邊聊
置身其中,深入觀察!
課程中李橋河特別強調田野調查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要「置身其中,深入觀察。」他分享了自己曾經為了深入了解「可愛藝陣」背後的文化脈絡及藝術對鄉村社會背後的意義,當時訪問了許多藝陣裡的伯伯,結果都還是沒得到資訊,最後李橋河直接跟著藝陣出團,透過邊聽邊看的方式,慢慢熟悉在地鄉民的語彙,之後再將這些資訊內化,逐漸變得跟那些伯伯搭上線,田野進展變得順利許多!
田野不是方法,而是態度和思維的建立
課堂上李橋河教授也讓學生不只聽更是加入實作課程,讓學生至校園的各個角落進行田野調查,他告訴學生觀察時除了融入其中外,也要學會「主動」觀察事物,而不是只被動接收資訊,邊想的同時也要邊思考人們的行為動機,再將資訊以關鍵字的方式深化在腦中,而與此同時觀察者對事件會產生不同的態度與思維,這也是田野調查所能帶給觀察者的收穫。
從自我閱讀走向開放對象
在閱讀田野筆記時進行編碼
課堂上同學們完成田野分析後,自己都有一份田野調查的相關資料,橋河老師讓同學們各自閱讀完田野筆記後將剛剛自身所觀察到的現象及突發狀況講述給同學聽,透過閱讀田野筆記的同時他希望同學在腦中可以同時組織資訊並與其他同學互相交流。
田野調查與課程主題相呼應
口傳系的「受眾行為分析」課程由方正璽老師授課,課堂中主要教授學生如何分析受眾、產品洞察報告等內容,因此田野調查與本課程可說是息息相關,也讓學生更了解推出一個產品時,背後需要了解顧客哪些資訊?應該怎麼了解?產品與顧客的連結為何?這都是需透過深入田野調查所能得到的,這也是方老師安排這堂課程的用意,希望同學們能珍惜課堂中所教授的,成為平常思考問題時的參考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