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傳30系列:政策溝通與法律傳播論壇5/27隆重登場

  1. Home
  2. 口傳三十
  3. 口傳30系列:政策溝通與法律傳播論壇5/27隆重登場

文/黎孟承

口傳系為何要舉辦《重構口語傳播公共性研討會》?既要討論政治,又要闡述法律?還邀請了許多議員、媒體總編、律師、法學教授共聚一堂,討論政策溝通與國民法官的問題。

相信對於口傳系還不了解的人,可能會有些困惑。口傳記者為了幫大家解答疑惑,特地訪問到口傳系系主任胡全威以及負責主辦此次論壇的李佩雯教授,請他們為大家解惑。

首先,就上午場政策溝通部分。胡全威主任表示,口傳系的學術源頭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方「修辭學」,時間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雅典民主城邦。修辭學就是在傳授說服公眾的技巧,無論是要建造城牆或是主張出兵打戰還是謀和?都需要一套與民眾溝通的技巧。這門技術在西方綿延兩千多年,就是我們口傳系核心課程:修辭學的根基。

胡全威主任表示,希望透過此次論壇,廣邀在政策溝通領域的專家,他們有的擅長在網路溝通,有的倡議新價值、有的則是資深媒體總編,有的則是學者。透過這樣多元角度,讓大家看到政策溝通的多元面貌。此外,也希望透過此一論壇,讓更多人認識我們口傳系。

而下午場的國民法官圓桌論壇,主辦此次論壇的李佩雯老師提到,舉辦這是呼應臺灣即將實施的國民法官政策有密切的關聯。2023年開始,只要是年滿23歲,非職業軍人或警察,沒有法官或律師相關背景的國民都有機會成為國民法官,並與職業法官一起審判本刑10年以上的重大刑事案件。

因為這項重要政策的推動,也讓佩雯老師在先前收到「廢死聯盟」開授法律白話文課程的邀請,教導律師們如何將艱澀難懂的法條轉換成淺顯易懂的語言。

佩雯老師分享,推動法律白話文運動的原因與臺灣的司法文化有關。由於法官們工作繁重,沒有太多審案時間,導致臺灣的法庭其實並不像平時大眾觀看的律政影劇,鮮少出現律師與法官針鋒相對、唇槍舌戰的場合,更多時候反而是由律師直接交遞書面資料讓法官閱讀並判決。

在這樣的司法文化背景,產生了許多想辯護,但是沒有辯護機會的律師,或者是太習慣以文字表達法條,不擅長用口語陳述的律師,面對未來即將加入審判過程的國民法官,如何用口語化的方式表達便成為一項重要課題。因此,今年口傳系研討會的參與者除了學術界的學者,還邀請了許多擁有實務經驗的專家,一起共同討論溝通與法律的相關議題。

除此之外,佩雯老師也分享,今年之所以選擇以國民法官作為圓桌論壇的主題,原因是她發現這兩年以來,大多傳播學界關注的焦點都是疫情與數位科技。雖然佩雯老師並不否認這些議題的重要性,不過她也提醒,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即將發生的事情,如縣市長選舉、國民法官制度等,這些溝通議題可能更具迫切性,也同樣需要大家一起關注和探討。

經過上述解釋,大家是否對於此次論壇十分期待呢?就請大家趕快在行事曆上保留時間,5月27日上午10:00開始,線上進行,會議連結:https://meet.google.com/ktj-uhts-czp。歡迎大家一起上線聆聽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