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郭亦泰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學系所開設的「演講與社群表達」課程,今(29日)邀請著名斜槓主持人、文史導覽員、藍染老師同時也是一位YouTuber:安導(陳柏安)來演講。陳柏安先生因為曾經擔任過三立電視著名行腳節目《台灣的故事》外景導演,因此,得到「安導」的稱號。
演講以「安導教你講幹話」為主題,分享他十多年來在媒體、地方文創以及主持工作累積的溝通、表達經驗,向口傳系一年級的學生分享。
演講一開始時,安導就先界定什麼是「幹話」。他指出有一種定義是指聽起來很有道理,但事實上有說等於沒說的廢話。另一種則是指,說出來的內容不一定有意義,但是人們卻願意聆聽的話。他的演講,就是想分享這第二種意義的「幹話」。
安導強調溝通時,可以從兩方來思考,一方是:「我想告訴你」,另一方是「你想聽我說」。這兩方若一方過大,則會產生衝突。簡單的說,就是我說的,你不想聽;你不想聽的,我不說。這就會造成誤解與衝突。安導以棒球活動為例,要會打擊,也要會接球。有攻、有守,才能贏得一場比賽。只會攻,完全不顧別人想要聽什麼,終究還是會造成溝通困難。
而溝通時,不僅僅是語言,非語言的部分也同樣重要。視線、動作、手勢、表情、聲音,都是表達的重要部分,不可或缺的要素,安導還提出了一個訊息傳達的層級圖。他區分為表達、傳達、行動、超行動四個層次。第一層的「表達」,就是表現自己的意思,但是不見得對方收到。第二層的傳達,才是對方收到了,就像中文說「聽到」了。前面可能還在有聽沒有到的階段。第三層則是對方不僅聽到,而且還展開行動。譬如,你要對方讓座,對方不僅聽到了,也付諸行動,讓你做。最後,超行動則是指對方甚至做出超乎你預期的事。譬如,對方不僅讓座,還好心的提供你一些交通訊息等等。這通常仰賴彼此更多的善意或是理解,才能發生超行動。
而對於如何快速產生一篇看似言之成理,聽眾願意的話,也就是此次演講主題的「幹話」。安導提供了一個簡單公式,三個步驟:由大到小、小題大作、錦上添花。舉例來說,與人聊天時,「從大到小」,可以先從大的新聞事件、天氣開始,慢慢確認對方對於哪個話題有興趣。譬如,從天氣聊到對方有養狗。接下來,就可以針對小狗開始「小題大作」。將自己對於小狗的所有經驗,好好的發揮一下。最後,「錦上添花」則是提醒我們儘量講正面的話,不要負面攻擊,否則容易惹上麻煩。另外,安導也提出「幹話」的三個訣竅:不要含糊其辭,用詞時要有巧思,避免掉負面情緒等三要求。如此,便能在人際溝通上,無往不利。
在演講最後,安導提出「適當的提問,可以了解他人,也能讓人了解自己」。鼓勵同學勇於從發問開始,拓展人際互動,開展更好的關係。
任課教師胡全威在做總結時,除了向安導表達感謝之意。同時,也提醒同學們,安導透過他自身溝通經驗累積的分析整理,其實與我們在課程中學習到的理論框架有許多相似之處。舉例來說,安導提到訊息傳達的四個層次,就與語言行動理論(speech act theory)相類似。胡老師提醒同學,融合理論與實踐的經驗,慢慢建立出自己的一套溝通公式或說服策略,這些能力就能成為自己的專業技能,不再只是課本上的學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