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與口語表達〕社群媒體專題 演講心得比賽 第三名:蕭育淨

  1. Home
  2. 最新活動
  3. 〔演講與口語表達〕社群媒體專題 演講心得比賽 第三名:蕭育淨

演講與口語表達期末心得/公廣四乙 A106050152 蕭育淨

從這幾週的演講聽下來,我想對於幾週的演講做歸納。演講主軸圍繞在社群媒體專題,主要講述為何做社群、如何做、做什麼,這三大為什麼而延伸相關在社群上發展不錯的演講主題,聆聽這些前輩的兩小時之言,多了一些不會走偏路的方向,最後加上自己行動與嘗試。

歸納一、為何做社群?

許多演講者一開始做社群抱著好奇、嘗試新事物心態就行動,而不是一開始就明定要做什麼而做,我很喜歡水丰刀談到「不是厲害才開始,而是開始才厲害。」因此,許多演講者認為學生對於社群有興趣,應該趁學生時段多嘗

試,反正嘗試又不花錢,也不一定要追求成功,只是下去玩看看,才不是空談想。像我在暑假時期有嘗試做一個 IG 自媒體,分享閱讀與觀賞電視劇的心得與學習日語的歷程,當時認為自己只是為一個推甄而做,做了才發現與自己思考的不一樣,像是圖文的編輯要如何安排、一週幾次發文、類型如何決定,自己閱讀與製作圖文的時間,做一段時間才發現,自己需要較多時間才能管理一個IG 自媒體,而我當時還未抓重點,一直寫長文,因此我思考若要抓重點式 IG 經營對我一開始經營非常不利,應該由 FB 作為起始,這也是要嘗試過後才知道。

另一個是李霖松提到創作的路途中,要有熱情(理念),不是為利益。若你一件事或一個物件提不起動力或感興趣,都不會長久。我稍微忘記是哪個演講者詢問過,為何你們會來修演講與口語表達這堂課,而不是其他課呢?但他點出一件事,也讓我醒悟,對啊為什麼呢?原來,就是因為我們對這件事有熱情或興趣,才能讓自己修習這堂課。但他的言詞又不禁讓我思考,我在做很多事情,我做到結尾,已經忘記去回頭查看或遺忘當初的初衷,只是做而做,要一個結果再結束而已。因此,在為何做社群,有兩小點:

  1. 大膽嘗試,先做了再來談,不然只是空談。
  1. 請找到做這件事的熱情或興趣的意義。

歸納二、如何做(經營)社群?

這幾場演講聽下來,我想認為它應該算是 SOP 流程,照個演講者(前人)經驗,我們(學生)是站在這些前人的肩膀上開始我們的行動,比其他創作者具有優勢,不容易走錯路。SOP 有哪些:

  1. 了解平台。
  1. 尋找自身定位。
  1. 花時間經營。
  1. 執行。

剛開始做,不是隨便挑任一平台或熱門平台開始,應該先了解平台特質、操作流程與玩法、平台如何推播對自己有利,才知道如何經營。就像我小舅常問我,我要做這件事你到底了解事件背景嗎?或者是參加競賽,我們都會做事前背景調查的原因,做社群怎麼能缺少這個步驟呢?但第二步驟,很多演講者都放在最後第四步驟,我想拿到第二步驟,了解平台,應該開始行動。我認為就算未深入對平台有認知,還是能先行動,因為邊做邊學,其實在做的過程,不免失敗,但失敗有時是助自己成長,因此,我認為執行(行動)仍重要,等同於尋找自身定位,尋找自身定位,演講者認為要先夠了解自己,才挑選適合平台經營,但我認為自身定位就如同創作風格,仍可在做的過程調整。

因此,沒有說演講者的 SOP 不好,只是這是他們走出來的路,了解哪些是

捷近,能夠照著步驟製作不怕成果不好。

我想將「花時間經營」成一段講述我的想法。其實任何事情都需花時間經營,如武傳翔(武老千)談過如果直播主每日不花 8-10 小時在如何直播與經營,他們怎麼會顯著被關注;水丰刀提到如果她每天不花那麼多時間閱讀與將訊息處理,如何做出她的知識網紅頻道,與李洛克談及若他沒有長時間去練習

他的寫作技巧,何來的構思、功力,與成功……等。因此,從這些執行長與創作者身上,令人敬佩是專注於一件事,將時間投入到這件事,會使得這件事做到好。就如蘋果沒有當初賈伯斯在初期一直花時間堅持他認為的理念與想法,將它實踐,何來看到輝煌的蘋果未來。花時間經營是許多成功者的共同點,除了學習花時間經營,仍須了解他們怎麼花時間去經營與管理時間,加強自己的時間管理與如何更有效運用時間。

雖然 SOP 流程還是需要根據自身個性調整,但基本標準不會跑掉,四小

點:

  1. 了解平台。
  1. 尋找自身定位。
  1. 花時間經營。
  1. 執行。

歸納三、做什麼(內容)?

在談論做什麼內容,我很喜歡李霖松提到我們最主要做的是「處理訊息」,其實武敬凱講者也有提到。我認為要將自己擺放在對的位置,已經了解自己處在這個位置到底是做什麼事情,如羅胖,他們團隊將資訊給予他,他透過簡化訊息與簡易的表達,將一個複雜難以懂的理論或思考,陳述給閱聽者,因此,

我認為創作者或者執行長或現在的 KOL/Youtuber,將訊息處理而後傳遞。而這訊息就是「內容」,找到一件事物不難,而是要將這內容做得對閱聽者有意義、有用,才可能被稱為好內容。像是故事行銷提到說故事,怎麼觸發情感,必須給予觸發情感連結點、賦予意義,最後人際連結。一定要與閱聽者建立連結

點,說直白,必須要讓閱聽者知道我訴說的事,不然自己認為做的多麼感動,卻無法引發他們的感動點。演講者都談到「內容」非常好做,做什麼都是一則內容,但要將內容可引得共鳴,就是困難之處。

我們這學期演講在內容議題都與一些演講者詢問到當你堅持的內容與閱聽者或業主要求的不一致時,要如何調配?但我認為演講者給予答案都是正確,還是要做業主的要求,但是自己的堅持內容仍要做,另外在一開始選擇業主就須謹慎,盡量去挑選與自己頻道、風格的業主產品,而不是為生產而生產,除非像是 HowHow 將自己以業配風格為主。

最後,我很幸運有選修這堂課,聽了許多演講者的故事與經營之道,雖然有些演講者沒有提到在我的心得感想裡,但其實我認為他們做的是同樣的事,我想以幾句話做結尾,金錢、名氣可能是是身份之物,但沒有會失去影響力,如何使用要看個人,像是武敬凱提到經營 FB 就須先投資一點小廣告費用,而當擁有時要如何守住自己的本心與價值觀,就像直播主要如何讓自己不隨波逐流成為既定的不好的直播主;創作者如何不為追求流量而製作出好的內容。結合李霖松的話與啟發:其實不管到幾歲都能嘗試,沒有不能走的路,只有自己不走的。沒有不好的人,若自己讓自己隨波逐流、失去想法。因此找到自身價

值、擁有自信、保持良善心境,就能創作出好的社群經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