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是學習選擇,而一連串的選擇塑造了我們的人生

  1. Home
  2. 最新活動
  3. 辯論是學習選擇,而一連串的選擇塑造了我們的人生

文、圖/項瀚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學系於27日「辯論學」課程中,邀請世新大學勵言社指導老師張正忻前來分享。張正忻畢業於世新口傳系、口傳所,目前任職於中國國民黨文傳會。擁有豐富辯論經驗的張正忻,曾獲得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亞軍,並一舉拿下最佳辯手殊榮。

在演講中,張正忻以「損益比與價值判斷」為題,分享辯論中「事實與價值判斷」、「價值選擇」、「損益比」等重要概念。除此之外,張正忻也將辯論的概念運用於日常和社會運動當中,讓同學們對於辯論有生活化的認識。

辯論的本質與目的

   演講一開始,張正忻就提到了,學習辯論的好處比一般人想的還多。除了訓練說服的技巧和培養批判性思考之外,透過辯論的過程,還可能進而去發掘更多、更好的可能性。因為,在兩種對立主張的相互衝撞中,有可能找出第三種可能性。或是各自的修正版本。

接著,張正忻提到,辯論的焦點,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事實、價值、政策,分別由「客觀真實」、「主觀認知」、「具體方案」體現出來。

以同婚議題來說,事實為是否確實有同性戀和同婚需求的存在;價值則是同性戀的關係是否應該由婚姻制度保障?也就是婚姻應該限於一男一女,抑或是不該限制性別;政策則是為透過法律來保障同婚權益,這樣的具體方案有什麼利弊得失?

如何作判斷?事實與價值

   人的每一個思維建構與行為表現,其實都先在大腦中經歷了內在的自我辯論與判斷。張正忻提到,判斷可以分為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並且強調不論是在辯論場上,或是日常生活中都應區分這兩個層面,然後先探討事實再進入價值。張正忻在演講中舉出許多價值判斷凌駕於事實判斷的例子。譬如說,哥白尼的「日心說」受到了當時教廷價值判斷的壓制。張正忻也提醒,在辯論場上須將事實與價值作切割的重要性,並表示若能作到清楚的切割,便能更清晰地掌握正反兩方的論點。

他以代理孕母合法化的議題為例:「全世界很多國家都合法化了,所以我們也該合法化」,前段屬於事實、後段則為價值判斷。前面的觀點,只要去找到資料佐證,這裏的討論空間比較有限。後面的「別國如此,我國應如此」,這裡就是可以討論的「價值」判斷。譬如,反方可以強調本國的特殊社會脈絡,強調特殊性,反駁臺灣必須跟著潮流趨勢走的觀點。

如何作選擇?價值的排序

   區分了判斷的事實、價值層面後,下一步要探討的就是如何選擇。張正忻說,辯論不是為了做出「最正確」的選擇,而是為了做出「更好」的選擇。也就是說,辯論不是為了追求一個非黑即白的答案,而是找尋一種價值的排序。因為,誰能決定「最正確」是什麼?這是一個開放性的答案,也許不可能,也許方案在未來。現階段能做的,就是透過比序的方式,找到「更好」的答案。以經典的電車兩難議題來說,選擇不改變電車方向的人,並不是覺得較多人的生死價值不重要,而是經過判準之後,他們認為個人權利與自由價值更為重要,而不是人數多寡。

我們的選擇塑造了我們的人生

   張正忻引用Amazon創辦人Jeff Bezos的一席話「我們的選擇塑造了我們的人生」。他認為人生是由一連串的選擇所組成,而辯論的訓練就是幫助我們精準地找到最終選擇。張正忻說,辯論最大的價值在於,能迫使自己站在不同的觀點與立場看待各式的議題。張正忻也在演講中提醒同學,應釐清每一個選擇的益處以及背後的機會成本,若能清楚的掌握,那就會是一個最好的選擇。而這樣一個釐清與分析也就是所謂損益比的過程。張正忻強調,追求某一種價值或選擇的同時,一定會有所失,而為什麼有人願去承擔那些失去的東西,正是因為他認為這樣的選擇能讓自己或是世界變得更美好,而這也正是損益比在辯論、選擇和公共議題參與上的應用。

社會運動醞釀的四個步驟

   運用到生活中,張正忻舉例,一般人參與社會運動,就包含了「感受」、「了解」、「信念」、「行動」四個步驟。在關鍵的第二步(產生了解)和第三步(形成信念)當中,張正忻說,靠的就是辯論。透過辯論可以讓我們理性地理解社會議題的正反立場,善用辯論的損益比也能清楚己方的立場,並且建立論點,有理有據地說出自己的選擇。辯論不僅能訓練說服技巧和培養批判性思考,同時也能幫助我們有效地探討公共議題,尋求一個更好的選擇,使社會往更美好的未來邁進。

圖一:世新大學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學系於27日辯論學課程中,邀請世新大學勵言社指導老師張正忻前來分享。
圖一:世新大學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學系於27日辯論學課程中,邀請世新大學勵言社指導老師張正忻前來分享。
圖二:修課的同學們專心聽講。
圖二:修課的同學們專心聽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