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吳貞姸
國民法官明年即將上路,艱澀的法律如何能讓國民法官看懂、聽懂?在臺灣的法庭中是否像美國電影中的法庭訴訟充滿了唇槍舌戰?世新大學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系慶祝創系30週年,特別舉辦了兩場論壇、一場學術研討會針對政策溝通、法律傳播與相關議題進行深入探討。
在下午場的論壇中,由本次主辦學術研討會的口傳系李佩雯教授主持,其中邀請到三立新聞網總監洪采岑、台灣刑事辯護律師協會理事長林俊宏律師、法律白話文發起人楊貴智律師、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系廖元豪教授,以及一起讀判決編輯編輯蕭奕弘律師。
下午場次的圓桌論壇討論的議題聚焦於法律溝通的轉型與實踐。林俊宏律師透過對臺灣現下法庭的現況描述,舉出幾項臺灣法庭正在面臨的問題。首先臺灣現行法庭存在著溝通問題,他提到因為訴訟制度的緣故,法庭習慣以書審為主並非是集中審理;此外,法官與律師對於法庭溝通的認知相悖,法庭不鼓勵雙向溝通導致律師只能於法庭內盡可能的詳述訴狀內容於書記官,而不是對法官進行說服。而即將於2023年上路的國民法官制度是否能打破現下法庭內溝通所身陷的囹圄?
蕭奕弘律師則提到,國民法官制度上路後,法庭內的溝通對象將轉向,法官與律師的溝通對象指向一般公民,而如何白話的和國民法官解釋法律則是未來的一大挑戰。
林俊宏律師提到未來的國民法官制度下,筆錄不再重要了,當說服對象變為國民法官之後,律師需要開始用自然語言和當事人和國民法官溝通。
林貴智律師則是提到,國民法官制度上路後最大的挑戰是敘事方式的改變,如何讓一群沒有法律知識的人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資訊並且產生想法是法庭內溝通的核心要素。因此口語訓練不會只會發生在在國民法官法,若國民法官制度於將來外溢至其他制度層面上,律師界的口語訓練便需要被重視。
有鑑於此,蕭奕弘律師期待法律人和口傳人可以通力合作,共同討論在白話的情況下如何使內容精煉且準確。
此外於媒體關注度的層面上,洪采岑提到國民法官在新聞媒介上的露出率相對較低,當法律正式上路之後建議進行軟性議題的推播或影視的輔助,也許能激起更多民眾對於國民法官相關法律的認識。
主持人李佩雯教授則在最後總結時指出,法律作為民主社會中維持秩序、促進穩定運作的重要規範。對於每個公民而言,理想上,都應該能充分了解法律的意義與價值。另方面,現在國民法官制度明年即將上路,法律界如何與國民法官以及更大範圍來說,如何讓更多公民看懂、聽懂法律條文。李佩雯教授希望我們口傳系的師生能有更多機會與法律界學者、專家合作,一同將艱澀的法律,能透過淺白文字、說故事、舉例等方式說明清楚,也爲法律傳播盡分心力。
世新大學口傳系創系30週年,這次的標語是「30而立,30而已」。口傳系強調一方面希望讓社會大眾了解口傳系的貢獻,培育許多優秀人才;另方面,口傳系也在積極聆聽學習,期望能將更好的教學內容,提供給在校學子。舉辦兩場論壇與學術研討會(四個分組會議),就是希望兼顧二者,向外界發聲,同時也請專家學者提供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