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關懷與實踐】 中研院研究員帶領大學部學生初入學術實踐

  1. Home
  2. 最新活動
  3. 【社會關懷與實踐】 中研院研究員帶領大學部學生初入學術實踐

文、圖/邱文廷

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學系於4月14日邀請研究專長為醫療社會學、科技與社會、種族/族群研究的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蔡友月進行「社會關懷與實踐講座」,分享其發表論文《達悟族的精神失序:現代性、變遷與受苦的社會根源》,為大學部三年級學生在初入質化研究的領域帶來更進一步的認識。本次講座除大學部學生外,也有多位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及來自各系的老師,透過與蔡友月老師的討論,也帶領學生看到學術中對話的樣貌。

蔡友月老師此次帶來的講座中,在短短的兩個小時分享了在進行此研究時她如何進入這個研究的田野中、現況對於原住民研究的限制、使用的研究方法、從何處進行資料的搜集、不同論點的辯證、達悟族的社會脈絡及對於此論文的結論。

這次的講座,蔡友月老師在教導口傳系學生如何初入質化研究的同時,也分享了許多她的觀點,她表示「要系統性地去掌握個案歷程和改變的話,比較忌諱訪問了一次、兩次就開始進行撰寫,因為在不同時空環境背景下講出來的事情會不一樣,而這也是正常的。」她也以經驗鼓勵在座學生在進行研究時,可以去系統性的發現事實的全貌。

同時,在分享現代化如何衝擊達悟族時,他也講述了西方在現代化走了幾百年,臺灣走了一百多年,但是蘭嶼卻是被迫在二、三十年全盤接收。新一代達悟族人也不願意過傳統的生活模式,世代差異也在現代化的一系列事件中出現,傳統生活開始對於年輕一代無法滿足其自我認同,有個案甚至會認為自己對於部落的傳統不熟悉,也不能去臺灣工作只能待在蘭嶼,因此出現了現代醫學上所謂的精神疾患。

最後,蔡友月老師也仔細地回答在座老師及碩博士、大學部的學生們問題,在場每一位的學生來自於各個科系,且遍及各個年齡層,不變的是每一位都即將進入田野,或希望可以同時在學術和實證中更進一步。藉由此次蔡友月老師的經驗分享以及與碩博士班、各系老師互相討論,也將成為大學部學生優秀的典範。

圖一、葉蓉慧教授指導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學系「互動話語分析」課程。
圖一、葉蓉慧教授指導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學系「互動話語分析」課程。
圖二、此次講座邀請蔡友月老師擔任講師為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學系進行經驗分享。
圖二、此次講座邀請蔡友月老師擔任講師為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學系進行經驗分享。
圖三、台下老師與講師進行學術上的討論。
圖三、台下老師與講師進行學術上的討論。
圖四、參與講座的博士生也與講師有所互動,為學弟妹樹立典範。
圖四、參與講座的博士生也與講師有所互動,為學弟妹樹立典範。
圖五、大學部學生也熱情參與此次的講座。
圖五、大學部學生也熱情參與此次的講座。
圖六、講師與參與的老師、學生們合照。
圖六、講師與參與的老師、學生們合照。